白居易有诗云:“歌酒优游聊卒岁,园林萧洒可终身。”
从古至今,院落始终是中国人居建筑的主流。有天有地有田园,有山有水有庭院,也许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模样。
沿着墙垣,透过门窗,不经意的一瞥,就是一整个圆融自然的天地。一扇中式洞门或漏窗,就是庭院生活的天然画框。阳光和月色在那里,世界和生活也在那里。只因这一点变化,就立马让生活清雅如画。
邓州蓝城桃李春风,复兴苏派建筑造景之美,融合传统墙体门窗形制和现代功能,将传统建筑中框景、借景和入景的手法,恰到好处地点睛庭院写意生活。
就单栋建筑所使用墙壁的性质和部位来看,可分为檐墙、山墙、勒脚、照壁、隔断墙、墀头等等。而庭院中的墙多用来分割空间、衬托景物或遮蔽不良景物,因而建筑匠师们常采用多种方式建造庭院中形态各异、通透而又富于装饰美的墙。
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四合院必有的一种处理手段。风水讲究导气,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,否则不吉。避免气,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。照壁具有挡风、遮蔽视线的作用,墙面若有装饰则造成对景效果。墙身的中心区域称为照壁心,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砖贴砌而成,简单一点的照壁可能没有什么装饰,但也必须磨砖对缝非常整齐,豪华的照壁通常装饰有很多吉祥图样的砖雕。
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,突出在两边山墙边檐,用以支撑前后出檐。本承担着屋顶排水和边墙挡水的双重作用,但由于它特殊的位置,像房屋昂扬的颈部,于是含蓄的屋主用尽心思装饰。
邓州蓝城桃李春风,不仅承袭苏派建筑墙面构筑手法,同样也注重墙体空间处理和划分,让建筑墙体不仅迎合现代住宅需求,更有自己独特的中式建筑表达。使公共空间与建筑有隔有连,漏而可望,既能移步换景,又起到扩大空间感和通风采光的作用。
传统庭院中,院门虽然可以开启,但却具有封闭性而非开敞性。院门与墙的特征相若,成为墙的一部分。传统庭院中门的封闭性是由其开启方式的单向性决定的。门的开启由门闩控制,只能从里开,因此庭院外部或外层庭院不能自由进入更私密的一层庭院,而最内层庭院的人因可穿越所有庭院而具有最大限度的自由。
古时建筑往往以院落为单位,一所院落通常都拥有独立的围墙。在民宅建筑中常采用墙垣式门,它与独立屋宇式大门的区别,是在住宅院墙上开门,并在门上方或左右的墙上略作装饰处理,所以又叫随墙门。随墙门简单,多无华丽门楼,只是比左右墙稍高一些,方便院落直接同行。
如意门是古代汉族建筑的一种屋宇式宅门,多为一般老百姓所用。其型制不高,可以随意进行装饰,既可雕琢得无比华丽精美,也可以做得十分朴素简洁。其基本做法是在前檐柱间砌墙,在墙上居中部位留一个尺寸适中的门洞。门洞内安装门框、门槛、门扇以及抱鼓石等构件。门洞的左右上角,有两组挑出的砖制构件,砍磨雕凿称如意形象(一称“象鼻枭”)。门口上面的两个门簪迎面多刻“如意”二字。
洞门是江南园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仅有门框而没有门扇,其作用不仅引导游览、沟通空间,本身又成为园林中的装饰,当然不同形状的洞门还有不同的象征含义。
葫芦形洞门
葫芦形门洞的文化涵义来自晋葛洪《神仙传》卷九《壶公》中记载的一则故事。故事中的壶虽小却容纳了道教的仙宫世界,因此,葫芦被看做天地的缩微,内藏神灵之气。葫芦内中多籽,故葫芦图案象征子孙万代。葫芦还与仙人有关,相传八仙之一李铁拐常身背葫芦给世人用药治病,挽救了无数生灵,民间将他的葫芦作为装饰纹样,广为运用,以求护佑。
宝瓶形洞门
宝瓶形洞门,取“平”的谐音,象征平安。瓶又是佛教观音菩萨的法器,施法救难,具有神奇的力量,成为令人膜拜的神器,又象征驱邪吉祥。
海棠花形洞门
春海棠成为春天的象征也就不为过了。然海棠娇弱,花期不长,为了留住满园春色,海棠花成为园林装饰重要的构成图案,凡花窗、漏窗、洞门、铺地,常常是美好的海棠图案。海棠洞门,有春天永驻、春色满园的含义。
圆洞门
圆洞门主要为满足较大人流通行而设,所以一般都是设在景区转换处和主要游览路线上。网师园“梯云室”庭院圆洞门并不为满足建筑功能,内门原为厨房,并没有很多人流。它的外形恰似一轮满月,与对面的假山一起构成“梯云取月”的意象。
通过洞门观察园中景致,如同将墙体变成了相框,框里的树似乎是被相机定格了时间。它就静静的站在那里,在强烈的阳光下变换光影,静谧而又真实。
“窗扉面面挹山色,真山假山互崷崒。”咫尺之内再造乾坤,使所见之处皆为诗画,安静而闲适。
纹样承载着表现装饰艺术文化内涵的作用。苏派建筑中门窗装饰的各类纹样,多由具有实际含义的具体事物抽象而来,不仅外形简洁,线条流畅,而且有着吉祥的寓意,蕴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。
传统苏派建筑中丰富多样的门窗装饰烘衬着建筑的形象和风格,是自然、历史与文化的体现。邓州桃李春风,传承古代文人之喻,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冀。